• 實證護理助手 (Academic Assistant) 服務條款

    生效日期:2024年8月31日

    歡迎使用學術助手服務。本服務透過LINE平台提供AI驅動的學術寫作與研究支援工具。使用本服務即表示您已閱讀、理解並同意遵守以下服務條款。

    一、服務說明

    學術助手是一個基於Claude AI技術的學術支援平台,透過LINE Bot介面提供以下核心功能:

    • APA引用格式生成:協助產生標準APA第7版文獻引用格式
    • 學術摘要撰寫:為研究文章生成結構化摘要(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結論)
    • 證據等級評估:提供循證醫學研究的證據等級分析(I-V級)和建議等級(A-D級)
    • PICO表格建立:協助建立臨床研究問題的PICO分析架構

    二、使用資格與限制

    使用者要求

    • 年滿13歲且具備完全行為能力
    • 擁有有效的LINE帳號
    • 同意遵守學術倫理與誠信原則
    • 承諾不將本服務用於學術不端行為

    服務限制

    • 本服務僅供學術研究與教育用途
    • 禁止用於商業目的或大量自動化請求
    • 每位使用者每日請求次數限制為100次
    • 單次訊息字數限制為2000字

    三、學術倫理責任

    使用者義務

    使用者聲明並保證:

    • 理解本服務為輔助工具,不可完全依賴AI生成內容
    • 對所有提交給期刊、學校或機構的學術作品負完全責任
    • 遵守所屬機構的學術誠信政策
    • 適當引用AI輔助工具的使用(如機構要求)

    禁止行為

    • 直接抄襲AI生成的內容而不加修改或引用
    • 將AI生成內容偽裝為原創研究成果
    • 利用本服務進行論文代寫或學術造假
    • 提交包含虛假資訊或誤導性內容的請求

    四、智慧財產權

    服務內容版權

    • 系統架構、介面設計及程式碼歸服務提供者所有
    • Claude AI技術歸Anthropic公司所有
    • LINE平台功能歸LINE Corporation所有

    使用者內容權利

    • 使用者保留其提交內容的智慧財產權
    • 使用者授權本服務為提供功能之必要目的,使用、處理其提交的學術內容
    • AI生成的回應內容不具專有版權,使用者可自由使用但需承擔學術責任

    五、服務品質與責任限制

    服務現況聲明

    本服務以「現狀」提供,不保證:

    • AI回應的絕對準確性或完整性
    • 服務的不間斷可用性
    • 生成內容符合所有學術標準要求

    責任限制

    服務提供者不承擔因以下情況產生的損失:

    • AI生成內容的錯誤或不準確
    • 服務中斷導致的學術進度延誤
    • 使用者因不當使用服務遭受的學術處分
    • 第三方平台(LINE、Google、Anthropic)的技術問題

    六、資料處理與系統架構

    技術架構說明

    本服務採用以下技術堆疊:

    • 前端介面:LINE Messaging API
    • 自動化層:Zapier工作流程
    • 處理核心:Google Apps Script
    • AI引擎:Claude API (Anthropic)
    • 管理介面:Bubble.io(可選)

    資料流程

    使用者訊息經由LINE → Zapier → Google Apps Script → Claude API處理後回傳,整個過程可能涉及多個第三方服務的資料處理政策。

    七、服務費用

    基本方案

    • 免費使用額度:每月50次請求
    • 費用說明:目前提供免費服務,未來可能調整收費政策

    成本構成說明

    服務營運涉及以下第三方成本:

    • Claude API使用費用
    • Zapier自動化服務費
    • Google Apps Script運算資源
    • LINE Messaging API超額費用

    八、帳戶管理與終止

    帳戶暫停條件

    • 違反學術倫理使用規範
    • 超出使用額度或濫用服務
    • 長期未使用(超過6個月)
    • 違反LINE平台使用規定

    服務終止程序

    • 提前30天通知服務終止
    • 協助使用者匯出重要對話記錄
    • 依法保留必要資料後刪除個人資訊

    九、爭議解決

    準據法與管轄

    • 準據法:中華民國法律
    • 管轄法院:臺北地方法院

    聯絡方式

    • 客服信箱:bytebulter@gmail.com
    • 技術支援:請透過LINE Bot發送「客服」聯繫
    • 學術諮詢:週一至週日 9:00-17:00

    實證護理助手 (Academic Assistant) 隱私政策公告

    生效日期:2024年8月31日

    一、資料蒐集範圍

    基本帳戶資訊

    • LINE識別資訊:LINE User ID、顯示名稱
    • 使用偏好:服務類型選擇、常用功能記錄
    • 請求歷史:學術查詢內容、AI回應記錄(去識別化處理)

    學術互動資料

    • 請求內容:論文標題、摘要文本、引用資訊等學術材料
    • 使用統計:服務使用頻率、功能偏好、回應品質評分
    • 技術日誌:系統錯誤記錄、效能監控資料(不含個人識別資訊)

    系統技術資訊

    • 整合平台資料:經由Zapier、Google Apps Script處理的工作流程記錄
    • API呼叫記錄:Claude API使用統計(已去識別化)
    • 服務品質監控:回應時間、成功率等系統效能指標

    二、資料處理目的

    核心服務提供

    • 處理學術請求並生成相應回應
    • 維護個人化的服務體驗與偏好設定
    • 提供技術支援與問題排解

    服務優化與研發

    • 分析使用模式以改善AI回應品質
    • 開發新的學術支援功能
    • 優化系統架構與處理效率

    學術品質保證

    • 監控服務使用是否符合學術倫理
    • 建立學術應用最佳實務指南
    • 提供使用者學術寫作改善建議

    三、第三方資料處理

    技術合作夥伴

    本服務涉及以下第三方資料處理者,各自遵循其隱私政策:

    • LINE Corporation:訊息傳輸與使用者識別
    • Zapier Inc.:工作流程自動化處理
    • Google LLC:Apps Script運算與資料暫存
    • Anthropic PBC:Claude AI內容生成與處理
    • Bubble Inc.:管理介面資料視覺化(可選)

    資料安全措施

    • 所有學術內容在第三方API處理完成後立即清除
    • 採用端到端加密技術保護資料傳輸
    • 定期進行安全稽核與漏洞評估
    • 嚴格控制系統管理員存取權限

    四、學術資料特別保護

    敏感學術資訊處理

    • 研究資料保密:未發表研究內容採最高等級保護
    • 智慧財產保護:不會儲存或分享使用者的原創學術內容
    • 匿名化處理:所有統計分析均移除個人識別資訊

    第三方學術平台整合

    如未來整合其他學術資源(如PubMed、Google Scholar),將:

    • 事前取得明確同意
    • 遵循各平台的API使用政策
    • 確保符合學術機構的資料使用規範

    五、使用者權利與控制

    資料存取權利

    • 查閱權:隨時要求查看我們持有的個人資料
    • 更正權:要求修正錯誤或不完整資訊
    • 刪除權:要求刪除帳戶及所有相關資料
    • 可攜權:要求匯出個人學術互動記錄

    同意控制機制

    • 選擇性功能:部分進階功能需額外同意
    • 資料使用偏好:可選擇是否參與服務改善統計
    • 通知設定:可自訂接收政策更新通知的方式

    六、資料保存與刪除

    保存期限政策

    • 活躍帳戶:持續使用期間保存必要資料
    • 學術記錄:去識別化後保存2年供服務改善
    • 系統日誌:技術維護資料保存1年
    • 閒置帳戶:6個月未使用後主動刪除個人資料

    主動刪除機制

    • 定期清理過期的會話記錄
    • 自動移除超過保存期限的個人資料
    • 使用者刪除帳戶時立即執行資料清除

    七、特殊考量事項

    學術機構合規

    • 支援符合機構IRB(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)要求的資料處理
    • 配合學術機構的資料管理政策
    • 提供必要的技術文件供機構審查

    跨境資料傳輸

    由於使用國際AI服務(Claude API),資料可能傳輸至:

    • 美國(Anthropic數據中心)
    • 日本(LINE亞洲數據中心)
    • 其他Google Cloud服務區域

    所有跨境傳輸均採用適當的法律機制與技術保護措施。

    八、政策更新與通知

    重大變更通知

    • 政策重大修改將提前30天透過LINE訊息通知
    • 技術架構變更會發布詳細說明文件
    • 新增第三方整合前會徵求額外同意

    聯絡與申訴管道

    • 一般諮詢:透過LINE Bot發送「隱私諮詢」
    • 資料保護官bytebulter@gmail.com
    • 技術支援bytebulter@gmail.com

    九、服務中斷與資料備援

    緊急應變措施

    • 建立多重備援機制確保資料安全
    • 服務中斷時提供替代聯絡管道
    • 制定資料復原與災害應變程序

    使用者備份建議

    建議使用者:

    • 定期備份重要的學術對話記錄
    • 保存關鍵的引用格式與摘要內容
    • 建立個人的學術資源管理系統

    政策遵循個資法、GDPR等相關法規要求,致力於在提供優質學術服務的同時,確保使用者隱私權益獲得最大保障。

    最後更新:2024年8月31日